據財聯社3月27日晚報道,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主席表示,擱淺船舶的舵和螺旋槳已重新開始工作!
截至北京時間3月28日上午9時的最新船舶位置圖 來源:vesselfinder
這是一個好消息,但在蘇伊士運河恢復通行前景仍不確定的情況下,班輪公司已沒有太多時間等待,不得不作出應對,現在,越來越多的集裝箱船正改道好望角。
繼3月26日“HMM ROTTERDAM”輪繞行好望角后,2M聯盟和THE聯盟的更多船舶,都已放棄蘇伊士運河,轉而向好望角航行。
根據地中海航運官網發布的最新消息,已有7艘2M聯盟旗下船舶改變航線,繞行好望角。這7艘船舶的具體信息為:
另據馬士基3月27日在官網發布的消息,有14艘由馬士基或其合作伙伴運營的船舶,已改道好望角,包括多艘2M聯盟旗下船舶。這14艘船舶的具體信息為:
馬士基還特別強調,隨著進一步評估,預計將有更多船舶選擇改道。
此外,THE聯盟成員赫伯羅特也宣布,包括“HMM ROTTERDAM”輪在內的6艘THE聯盟旗下船舶,已改道好望角。同時還在研究更多船舶改道的可能。
這6艘船舶的具體信息為:
與此同時,在蘇伊士運河等待通行的船舶,已超過300艘,其中相當一部分為集裝箱船。
不論是選擇增加一至兩周航程,繞行好望角,還是繼續等待運河恢復通行,大量船舶的船期已嚴重延誤,市場可用運力減少!
大量船舶在蘇伊士運河外等待
業界知名咨詢機構Sea-Intelligence的最新分析表明,如果大量集裝箱船被迫繞行好望角,可能使全球集裝箱船運力供應減少6%,相當于150萬TEU,即74艘超大型船的運輸能力。
Sea-Intelligence首席執行官Alan Murphy表示:“很明顯,如此大規模的運力萎縮,將導致嚴重的產能不足,這將影響到全球所有航線,因為班輪公司會將船舶調配到最需要的地方。短期內,不可能建造更多船舶,唯一可行的辦法是提高航速。雖然這能緩解部分壓力,但仍遠遠不夠。”
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是,剛剛有所緩和的全球范圍內的港口擁堵和缺箱問題,將卷土重來,全球供應鏈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。
特別是在美國實施經濟刺激政策之際,這將使亞洲出口至美國的集裝箱需求大增,“一箱難求”再現!
值得關注的是,波羅的海每日運價指數(Freightos Baltic Daily Index)顯示,亞洲-美西航線運價,在3月25日創下歷史新高,達到5151美元/FEU。
這并不是偶然現象,班輪公司因為繞行等增加的成本,很可能會通過收取擁堵附加費等形式,轉移給托運人,未來運價或將繼續走高。